脂肪肝 | 肝硬化 | 酒精肝 | 肝纤维化

酒桌背后的健康警报——如何识别酒精性肝病?高子敏医生深度解读

发布日期:25-09-13 阅读量56次 来源: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逢年过节推杯换盏本是人之常情,但长期过量饮酒却在悄然侵蚀着肝脏健康。当体检报告单上出现“转氨酶升高”的提示时,很多人开始担忧自己是否已经患上酒精性肝病。对此,资深肝病专家高子敏医生为我们揭开了从饮酒到患病的科学认知路径。

一、转氨酶升高≠酒精肝确诊

高子敏医生强调,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等指标异常确实是肝脏受损的重要信号,但这些酶学变化并非酒精肝所独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都可能导致类似结果。要明确病因,需要结合饮酒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通常当AST/ALT比值>2时,对酒精性肝病具有较高提示意义。

二、诊断金标准三要素

  1. 饮酒量量化评估
    男性每日纯酒精摄入量超过40克(约相当于50度白酒100ml),持续5年以上;女性阈值减半。这里的关键是计算“折合酒精量”,不同酒类的度数差异会影响实际摄入量。例如一瓶750ml的葡萄酒(12%vol)约含90ml纯酒精,相当于喝了两倍标准的烈酒。

  2. 影像学特征印证
    腹部超声可见肝脏回声增强、体积增大,CT检查可能显示脂肪肝浸润或纤维化征象。磁共振波谱分析能精准测定肝内脂肪含量,为早期病变提供客观证据。这些影像改变往往早于临床症状出现。

  3. 病理活检确证
    对于疑难病例,经皮肝穿刺活检仍是确诊的“金标准”。通过组织学观察可明确是否存在Mallory小体、气球样变等典型酒精性损伤表现,同时排除其他类型肝病的可能。

三、警惕渐进式伤害

酒精对肝脏的攻击是潜移默化的过程:最初表现为单纯性脂肪肝,此时多数人毫无察觉;随着炎症细胞浸润进入酒精性肝炎阶段,会出现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若仍不节制饮酒,最终将发展为不可逆的肝硬化。值得注意的是,约30%的重度饮酒者会直接跨越中间阶段快速进展至肝硬化。

四、鉴别诊断很重要

高子敏医生特别提醒要区分三种情况:一是短期大量饮酒引起的急性酒精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而非慢性肝损伤;二是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双重打击模式,这类患者的病情进展速度往往是单纯饮酒者的2-3倍;三是遗传易感人群的特殊反应,某些人即使少量饮酒也可能出现显著肝损害。

五、干预时机决定预后

临床数据显示,在单纯性脂肪肝阶段戒酒并配合治疗,肝脏完全恢复正常的概率高达70%;发展到酒精性肝炎阶段仍有50%逆转机会;一旦进入肝硬化失代偿期,则只能控制并发症而难以彻底治愈。因此建议高危人群每年进行肝功能、肝脏弹性检测和腹部超声筛查。

高子敏医生最后指出:“戒酒不是简单的意志力考验,而是需要科学指导的健康重建过程。”对于已经出现肝损伤的患者,除了严格禁酒外,还需要营养支持治疗、保肝药物辅助以及定期监测随访。只有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才能真正远离酒精性肝病的威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并不作为疾病诊疗依据。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健康问题,请点击>>咨询在线医生,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在线医生将全天候竭诚为您服务!

  • 1
  • 2
  • 3

公益救助

病症索引

快速就诊通道

  • 咨询热线:
    0371-55365124

  • 门诊时间:
    8:00-18:00

  • 医院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建设西路106号

>>本院热点推荐在线咨询

医院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