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省医药院附属医院 > 肝病检查 > 其他检查 >
发布日期:16-11-25 阅读量189次 来源: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甲胎蛋白(AFP)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存在于胎儿的血液中.胎儿出生后,血中的甲胎蛋白便会急速下降,数月至1年内降至正常.正常人含量极低.
然而,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而且随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
因此,甲胎蛋白成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具有确立诊断、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的作用.目前常用酶标法、酶标电泳法、放射免疫法检测.
在临床肝病中,当肝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在不能够抵抗肝炎病毒变异和癌细胞生长时,血中的甲胎蛋白就会升高.因此,肝病患者血中的甲胎蛋白会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当体内的肝炎病毒变异速度加快时,甲胎蛋白会升高;当肝炎病毒的变异速度放慢时,甲胎蛋白则下降;当发生癌变时,甲胎蛋白则居高不下.
由此可见,肝病患者体内甲胎蛋白的变化情况与病情的轻重密切相关,甲胎蛋白上升提示病情恶化,甲胎蛋白下降提示病情好转.
因此,肝病患者应定期查甲胎蛋白.
众多研究也表明,甲胎蛋白变异体测对于良恶性肝病的鉴别诊断及肝细胞癌(HCC)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近年来的临床实践中还发现,甲胎蛋白变异体是恶性生物学的良好指标,反映了肝细胞癌的恶性程度,作为一个独立的预后标志物,在临床上可用于预测肝细胞癌的预后和复发.
因此,甲胎蛋白变异体检测将成为良恶性肝病的鉴别诊断及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标志物的重要生物学检查之一.
公益救助
病症索引
快速就诊通道
>>本院热点推荐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