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省医药院附属医院 > 乙肝专区 > 乙肝 > 乙肝治疗 >
发布日期:25-09-06 阅读量182次 来源: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反正没感觉不舒服,乙肝带着也没关系吧?”这是许多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常见心态。对此,资深肝病专家高子敏主任郑重提醒:这种侥幸心理可能埋下健康隐患。让我们听听她对乙肝不治疗后果的专业解读。
乙肝病毒就像潜伏在体内的“定时炸弹”,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在持续攻击肝细胞。高主任指出,约30%的慢性乙肝患者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展为肝纤维化,此时肝脏已经形成类似疤痕的组织改变。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纤维组织不断增生,最终可能导致肝硬化——肝脏结构被彻底破坏,功能严重下降。临床数据显示,未经治疗的乙肝患者5年内出现显著纤维化的比例高达60%。
当肝硬化发展到失代偿期,各种并发症接踵而至: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致命;顽固性腹水导致腹胀如鼓;脾功能亢进使血小板减少,轻微碰撞就可能引发大出血;更可怕的是肝性脑病,患者会出现意识混乱甚至昏迷。高主任曾接诊过一位因便血入院的患者,检查发现其肝脏已缩小至正常大小的三分之一,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
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乙肝病毒是导致肝癌的首要因素。我国80%以上的肝癌病例与乙肝感染相关。高主任分享了一个典型病例:一位拒绝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在确诊乙肝12年后发现早期肝癌,所幸通过手术切除获得治愈。但并非所有人都这么幸运,很多患者首次就诊时就已是中晚期,五年生存率不足20%。定期监测甲胎蛋白和肝脏超声至关重要,能早发现小于1cm的微小病灶。
乙肝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家庭成员间的密切接触容易造成交叉感染。高主任强调,母亲如果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新生儿若不进行阻断措施,感染率几乎达100%。此外,共用剃须刀、牙刷等生活用品也可能成为传播途径。她建议所有密切接触者都应接种疫苗并定期检测抗体水平。
现代医学的进步使得乙肝完全可控。核苷类药物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实现表面抗原转阴。关键是要在免疫清除期及时启动治疗,这个阶段的特征包括转氨酶升高、病毒载量波动等。高主任特别提到,即使处于免疫耐受期的年轻患者,也应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建立健康档案跟踪病情变化。
高子敏主任最后呼吁:“乙肝不是绝症,但需要科学对待。”她建议患者遵循“三早原则”——早诊断、早治疗、早管理。通过规范用药、定期复查和健康生活方式,绝大多数乙肝患者都能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记住,肝脏是沉默的器官,不要等到它发出警报才采取行动。
公益救助
病症索引
快速就诊通道
>>本院热点推荐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