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省医药院附属医院 > 乙肝专区 > 乙肝 > 乙肝治疗 >
发布日期:25-11-03 阅读量167次 来源: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肝脏,作为人体的重要解毒器官,承担着代谢、储存、分泌等多种功能。然而,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肝病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隐形杀手”。很多患者在肝病初期并未察觉明显症状,导致病情延误。那么,患上肝病时,身体会有哪些前兆呢?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知名肝病专家庄淑英医生,为大家详细解读肝病的早期信号。
庄淑英医生指出,肝脏是体内重要的能量代谢中心。当肝脏受损时,其代谢功能下降,导致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营养物质产生能量,从而出现持续的疲劳感和精神不振。这种疲劳不同于普通的劳累,即使经过充分休息也难以缓解。因此,如果长期感到莫名疲惫,应警惕肝脏问题。
肝脏参与消化过程,帮助分泌胆汁促进食物消化。肝病发生时,胆汁分泌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导致患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甚至呕吐的症状。特别是油腻食物后,这些症状可能更加明显。若持续一段时间内对食物失去兴趣,尤其是以前喜欢的食物现在却避之不及,可能是肝脏在发出警告。
黄疸是肝病较为典型的症状之一,表现为皮肤、巩膜(眼白)发黄。这是因为肝脏受损后,胆红素代谢障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同时,高胆红素还可引起皮肤瘙痒,尤其在夜间更为严重。若发现皮肤或眼睛突然变黄,应及时就医检查肝功能。
随着肝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感到右上腹(即肝区)隐痛或胀痛。这是由于肝脏肿大牵拉肝包膜上的神经所致。此外,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也可能伴随出现。这些症状虽非特异性,但结合其他表现,应高度怀疑肝脏问题。
肝脏合成多种凝血因子,对维持正常凝血功能至关重要。肝病晚期或严重时,可因凝血因子合成减少而导致出血倾向增加,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皮下瘀斑等。一旦发现此类情况,应立即就医评估肝脏状况。
正常情况下,尿液呈淡黄色至深黄色。而肝病患者的尿液可能变得更加浓茶色或酱油色,这是因为胆红素随尿液排出增多所致。观察尿液颜色变化,也是自我监测肝脏健康的一个简单方法。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西医研究也发现,肝病可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定、易怒或抑郁,以及失眠多梦等症状。这些看似与肝病无关的心理变化,实则可能是肝脏病变的信号之一。
综上所述,患上肝病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前兆信号。庄淑英医生提醒大家,要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一旦出现上述任一症状,尤其是多种症状并存时,务必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肝病进展,保护肝脏健康。记住,预防胜于治疗,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是远离肝病的最佳途径。
公益救助
病症索引
快速就诊通道
>>本院热点推荐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