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省医药院附属医院 > 脂肪肝 > 脂肪肝治疗 >
发布日期:25-08-25 阅读量149次 来源: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社交文化的多元化,脂肪肝已成为困扰现代人的健康难题之一。在众多类型中,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普通)脂肪肝最为常见,但许多人对两者的差异并不清晰。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资深肝病专家高子敏医生,从专业角度为大家剖析这两种疾病的本质区别及科学应对方法。
一、病因根源不同:饮酒与否是核心分水岭
高子敏医生明确指出,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致病因素的不同。酒精性脂肪肝顾名思义由长期过量饮酒引起,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会直接毒害肝细胞,干扰脂质代谢平衡,导致脂肪在肝脏内异常沉积。而普通脂肪肝则多与不良生活方式相关,如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肥胖、胰岛素抵抗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不沾一滴酒的人也可能因代谢紊乱患上非酒精性脂肪肝。
二、病理进程存在差异:损伤机制各有特点
从发病机制来看,酒精性脂肪肝具有更强的急性毒性特征。短时间内大量饮酒即可引发肝细胞气球样变和炎症反应,严重者可能出现急性酒精中毒症状。相比之下,普通脂肪肝的发展相对缓慢,通常经历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纤维化的渐进过程。不过,无论是哪种类型,若不及时干预都可能最终演变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三、临床表现各有侧重:警示信号需细辨
在症状表现上,两者既有重叠也有独特之处。共同点包括疲劳乏力、右上腹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但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往往伴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这与酒精对胃肠道的刺激有关。此外,这类患者还可能出现双手震颤、记忆力下降等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而普通脂肪肝更多伴随代谢综合征特征,如中心性肥胖、血糖血脂异常、高血压等。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检,医生能初步区分这两种情况。
四、诊断标准强调溯源:饮酒史成关键依据
确诊过程中,医生会重点考察患者的饮酒习惯。根据医学定义,男性每周饮用纯酒精量超过140克(约相当于5杯白酒),女性超过70克即被视为有害饮酒。结合血液生化检测、影像学检查(B超/CT显示肝脏密度降低)以及肝活检结果,可以明确诊断方向。对于疑似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戒断试验也是重要的辅助手段——停止饮酒后若肝功能明显改善,则进一步支持该诊断。
五、治疗方案因地制宜:个性化管理是关键
治疗原则方面,首要任务都是去除病因。酒精性脂肪肝必须严格戒酒,任何形式的含酒精饮品都应避免。营养支持也很重要,补充维生素B族有助于修复受损神经。而非酒精性脂肪肝则需要综合调控饮食结构、增加体力活动、控制体重增长。两类患者均可受益于保肝药物的使用,但具体选择需遵医嘱。有趣的是,研究发现适度饮用咖啡可能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益,但这绝不适用于酒精性肝病患者。
六、预后转归受多重因素影响
一般来说,早期发现的酒精性脂肪肝在彻底戒酒后逆转率较高,但如果继续酗酒,进展速度也会更快。普通脂肪肝若能有效管理代谢指标,同样有望实现病情缓解。然而,一旦发展到肝硬化阶段,无论原发病因为何,治疗难度都会大幅增加。
高子敏医生提醒:“准确辨别脂肪肝类型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脂肪肝,都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保持合理膳食、坚持适量运动。对于有饮酒习惯的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专项筛查;而对于代谢异常者,则要重点关注腰围变化和血糖水平。只有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才能真正守护好我们的肝脏健康。
公益救助
病症索引
快速就诊通道
>>本院热点推荐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