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省医药院附属医院 > 脂肪肝 > 脂肪肝治疗 >
发布日期:25-08-28 阅读量148次 来源: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体检报告上“脂肪肝”的诊断常被人忽视,许多人认为这只是生活条件好的副产品。但著名肝病专家高子敏医生警告:“如果放任不管,脂肪肝完全可能一步步滑向肝炎深渊。”今天她就带我们透视这一病变过程,揭示其中暗藏的危险信号。
高医生将肝脏比作人体的化工厂:“健康的肝细胞如同高效的生产线,有序处理着脂肪代谢。当摄入超标或代谢失衡时,多余的甘油三酯就会在肝细胞内堆积,形成肉眼可见的脂滴。”这个阶段称为单纯性脂肪肝,约30%的成年人存在这种现象,多数人毫无感觉。但危险正在悄然酝酿——脂肪堆积会引发氧化应激反应,产生大量自由基攻击细胞膜结构。
炎症因子的激活是关键的转折点。高医生解释:“被脂肪撑大的肝细胞会释放多种趋化因子,吸引单核细胞浸润并转化为巨噬细胞。”这些免疫细胞本应清除坏死组织,却过度释放肿瘤坏死因子等炎性介质,导致局部微环境恶化。此时病理检查可见肝小叶内散在炎症灶,标志着疾病已进展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数据显示,从单纯脂肪肝发展到NASH的比例高达25%。
代谢紊乱形成恶性循环推手。胰岛素抵抗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肥胖患者体内的高胰岛素水平促进脂肪合成的同时抑制分解,形成恶性循环。高医生展示过一组动态影像:红色标记的炎症区域随时间推移逐渐扩大,如同野火蔓延般侵蚀正常肝组织。这种慢性损伤不断刺激纤维母细胞活化,开始产生胶原纤维沉积。
临床表现往往滞后于病理改变。早期可能仅表现为轻度乏力、右上腹闷胀感;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高医生特别指出一个易被误解的现象:“有些患者误以为皮肤瘙痒是过敏引起,其实是胆盐沉积刺激神经末梢所致。”当出现黄疸体征时,提示肝细胞损伤已相当严重。
干预窗口期至关重要。高医生强调:“在单纯脂肪肝阶段,减重5%-10%就能显著改善肝组织学表现。”她推荐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增加深海鱼类和坚果摄入;每周完成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配合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辅助治疗。临床研究表明,这种综合方案可使肝酶水平下降40%,炎症指标明显好转。
破解常见误区刻不容缓。高医生澄清:“瘦人也可能患脂肪肝!快速减肥造成的营养不良反而会诱发脂质动员异常。”她还驳斥了“保肝茶能治病”的说法:“某些草本成分可能含肝毒性物质,正规治疗才是根本。”针对流行一时的生酮饮食法,她提醒:“极端低碳水模式可能加重胰岛素抵抗,不适合肝病患者长期采用。”
“脂肪肝到肝炎不是必然进程,而是可防可控的演变路径。”高子敏医生总结道,“关键在于抓住黄金干预期——在单纯脂肪肝阶段就启动生活方式干预,定期监测肝酶谱和影像学变化。”她的这番话为众多挣扎在肥胖与肝病双重困扰中的患者指明了方向。毕竟,肝脏强大的再生能力给了我们修正错误的机会,但这个机会稍纵即逝。唯有主动管理健康,才能避免走上肝硬化的不归路。
公益救助
病症索引
快速就诊通道
>>本院热点推荐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