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省医药院附属医院 > 乙肝专区 > 乙肝 > 乙肝治疗 >
发布日期:25-09-29 阅读量93次 来源: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将“感染乙肝病毒”与“患上乙肝”画上等号,这种认知上的混淆往往带来不必要的恐慌和误解。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知名肝病医生高子敏,为大家详细解读这一关键区别,帮助公众正确认识乙肝,消除无谓的恐惧。
高子敏医生指出,首先要明确的是,感染乙肝病毒(HBV)并不等同于已经发展为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简单来说,前者是指体内存在病毒的状态,而后者则是指由该病毒引起的肝脏炎症反应。就像身体里住进了一位不速之客,但这位客人是否捣乱、造成破坏,还得看具体情况。许多人在初次接触病毒后,自身的免疫系统能够有效控制甚至清除它,不会引发明显的病症,这种情况被称为“无症状携带者”。
人体的免疫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当乙肝病毒入侵时,健康的成年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可以通过自身的免疫力将病毒消灭或压制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从而避免发病。只有当免疫系统无法有效应对,病毒持续复制并损伤肝细胞时,才会真正进展到肝炎阶段。因此,并非所有感染者都会成为乙肝患者。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真的患上了乙肝呢?高医生强调,关键在于血液检查中的几项重要指标:HBsAg(表面抗原)、HBeAg(e抗原)、抗-HBc(核心抗体)以及肝功能测试如ALT(谷丙转氨酶)等。如果这些指标异常升高,特别是ALT水平超出正常范围,通常意味着肝脏正在遭受损害,这时才可以诊断为乙型肝炎。仅仅HBsAg阳性,只能说明曾经或正在感染乙肝病毒,不能直接等同于患病。
对于单纯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重点是定期监测和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而对于确诊为乙肝的病人,则需要根据病情采取抗病毒治疗、保肝护肝措施等综合干预手段。高医生提醒,即使处于携带状态也应避免饮酒、过度劳累,以减少向疾病状态转变的风险。
无论是否已感染,接种乙肝疫苗都是最有效的预防方式。高医生强烈建议未免疫人群及时接种疫苗,同时倡导安全性行为和使用无菌医疗器械,切断传播途径。对于家庭成员中有乙肝患者的个体,更应注意个人卫生,必要时进行筛查。
通过高子敏医生的专业解读,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感染乙肝病毒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和科学管理。正视而非逃避,理性对待而非盲目恐惧,才是面对乙肝的正确态度。让我们携手努力,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支持的社会环境。
公益救助
病症索引
快速就诊通道
>>本院热点推荐在线咨询